3月1日,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又稱“春耕節”。嘉魚縣潘家灣鎮肖家洲村第二屆甘藍宴火熱舉行,30張圓桌整齊排列,300余位村民圍坐其中,共敘鄉情、共話豐收。
甘藍沙拉、藕遇甘藍、甘藍餃子……餐桌上,各種甘藍做成的特色菜肴琳瑯滿目,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可直接生吃的水果甘藍。

甘藍新品種推介
“水果甘藍是在‘思特丹’品種基礎上培育而成的,口感爽脆,可直接食用。” 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建拿著羽衣甘藍、苤藍、紫甘藍等新品種,一一向眾人介紹。
2006年之前,國內90%的越冬甘藍種子都依賴進口。為擺脫這一困境,2013年,中國工程院方智遠院士團隊與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嘉魚縣聯合開展攻關。
歷經五年的篩選、培育,2018年,“思特丹”甘藍品種成功問世,打破國外壟斷,為種業振興注入新活力。
據悉,自問世以來,“思特丹”迅速成為長江流域越冬甘藍的主栽品種,其系列產品累計種植面積80余萬畝。
嘉魚縣潘家灣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劉朝輝介紹:“相關科研機構每年來指導我們培育適合本地氣候、市場前景好、栽培效益高的甘藍品種。目前,嘉魚縣種植的甘藍種子70%以上都實現了國產化。”
在深耕新品種研發的同時,嘉魚縣大力推廣露地蔬菜“五化”節本增效技術,實現畝平增產3%、增收200元。此外,借助2023年、2025年全省北斗農用智能終端田(場)間試驗驗證活動在潘家灣鎮舉辦的契機,嘉魚縣加快機械化步伐,優化種植模式和機械作業方式,打造示范基地、發揮帶動效應。
作為全國重要的蔬菜保供生產基地,2024年嘉魚縣蔬菜種植面積達29萬畝,產量127萬噸,產值44.32億元。
嘉魚縣委副書記、縣長胡金云表示:“全力建設綠色食品產業供應鏈平臺,走好嘉魚蔬菜科技、質量、品牌之路。推進潘家灣鎮蔬菜長廊創建國家蔬菜標準園,建立長江流域蔬菜產業研究院、洪山實驗室嘉魚育種中心、嘉魚蔬菜機械示范推廣中心,實現嘉魚蔬菜高端品種國產化率超過80%。”
“去年我種了30畝甘藍,毛收入約10萬元,今年想多種10來畝。”在“甘藍宴”現場,村民孫成義品嘗著甘藍菜肴,細數著種植甘藍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對來年收成充滿期待。(王麒、汪妍、盧山、祁聲坤)